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购的目标-《香港从1949开始》


    第(2/3)页

    ……1949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开始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恒生失去了与中国大陆的联系,现已开始业务转型。目前,恒生已将服务对象定为普通大众和中小企业,根据行内推测,其银行资本应有六百万到八百万港币左右!”

    “八百万!”

    往几十年后换算一下,那就是差不多八个亿,说不定更多!相对于一家银行而言,这笔钱不算少,但比起那些巨头是差得远了。可张力琢磨着,还是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八百万不能算多,可这笔钱相对于他而言,还是太过巨大。就算是他的计划能够成功,估计也就是在朝鲜战争期间赚个三五百万,可三年的时间,恒生的业务就不会发展了?

    “还以为差不多了呢,没想到还是太好高骜远了呀!”

    中国人赚钱的本事果然不是盖的。张力又翻了翻资料,一阵郁闷。十几年前恒生初创,那个何善衡投资最少,才不过入股1000元,其余各人加起来的也不过十万左右;开业首年,整个银行净盈利也才一万零点儿……这十几年过去了,资产居然就翻了七八十倍!这还是因为中间有过很长的一段战争,日本还占领过香港,要是没有这些战事,这些人还不翻了天去?

    “那个老家伙是谁来?”张力突然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某个老外,在一家基金当了二十年老大,让资产翻了二十九倍就闹到全世界做广告,可跟恒性这些人比,他又算老几?“还敢牛?有本事你跟这些人比比?”

    “可是,恒生这么大好的局面怎么到最后就被汇丰给兼并了呢?”张力又有些不解地看着恒生的资料,一阵无奈。不过,很快他就把这股郁闷抛到了一边,转而拿起了另外一份卷宗。

    置地公司、万国企业有限公司、青坭公司……一个个看下去,张力只是摇头。这几家公司其实除去置地这个怡和洋行的宝贝之外,其他实力都不是很强。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缺钱,而且身后还有大洋行的支持。

    “和记!”

    前面的都不合适,张力又瞄向了最后两份儿卷宗。和记洋行,黄埔船坞!

    和记黄埔,后世稍微关注点儿经济的中国人恐怕就没有不知道的。香港头号大富翁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名声赫赫。而李嘉诚也正是由吞并了和记黄埔,垫定了他在华人商界的大佬地位。

    不过,张力也知道,这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和记黄埔,现在的和记和黄埔其实是分开的,分属两家不同的公司。黄埔船坞先不说它,根据资料,现在就已经是香港造船和修船业的巨擘,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可是,黄埔虽然厉害,和记却不同了。张力发现,和记洋行现在竟然只是香港那么多洋行里面排三四流的货色,说的不堪点儿,比许多华资企业都不如。这对一家创办了将近百年的老牌洋行来说,简直就是不可原谅。这还不算,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和记洋行原本着重的跟中国大陆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得不撤资回香港,目前,整个公司只能说是还能维持。

    “还能维持!嘿嘿……这小沈同志很会说话嘛。还能维持……”

    张力又仔细阅读了一遍和记洋行的资料。而越读得仔细,他就越觉得这家洋行简直就像是脱光了衣服的少女一样,甚至还在猜想,如果不是还有个“英资洋行”的名头保护着,估计早就有人惦记这个和记了。虽然,和记从大陆撤回香港之后就被另一大型洋行会德丰收购了50%股权,两家关系密切,不仅会德丰持有和记洋行大量股权,和记洋行同样也持有会德丰若干股权,两公司的董事亦互任对方董事,可是,正因为有一个赚钱的洋行,另一家不赚钱的恐怕就没几个人愿意太过注意了。
    第(2/3)页